碳汇门户网
首页 市场分析 绿色十年|为奔向“3060”,中国努力实现减碳增绿

绿色十年|为奔向“3060”,中国努力实现减碳增绿

10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同时,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森林碳汇增长7.3%。 二十大报告提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

10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同时,碳汇能力持续提升,森林碳汇增长7.3%。

二十大报告提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在10月17日举办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表示,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过去十年中,我国在绿色转型道路上取得哪些成就?能源结构调整、绿色工业发展、绿色金融如何多方发力推进我国低碳进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过数据为你解析中国十年减碳增绿之路。

北京万元GDP能耗降幅全国居首

万元GDP碳排放量处于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10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

过去10年中,我国低碳转型减排情况如何?数据显示,全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34.4%。目前,我国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森林面积达约2.3亿公顷,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连续下降,其中2019年底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在2020年,我国提出新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5%以上。

十年来,北京亮出“绿色成绩单”:万元GDP能耗降幅全国居首,万元GDP碳排放量全国最优,排出率先碳中和时间表……北京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

2012年,《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发布,打响新一轮蓝天保卫战的同时,也开启了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转型之路。2014年,北京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产业转型调整中,北京坚持低碳发展。2020年,北京市万元地区GDP能耗为0.20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2%,在31个省区市中居首;2021年,北京万元GDP碳排放量处于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此外,压减燃煤、淘汰老旧机动车、全面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绿色发展进程中落地见效,北京的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

这十年,不仅单位GDP碳排放更少了,“造绿”也更多了。

截至2021年,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四分之一,森林面积和森林储蓄量连续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加最多的国家。2021年,我国森林面积达约2.3亿公顷,森林储蓄量达194.9亿立方米,相比2012年增长28.8%,森林覆盖率提高2.4个百分点。

十年来,我国成为全球“增绿”主力,森林碳汇增长。据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森林碳汇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抵消了我国一年的汽车碳排放量。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过去10年并网太阳能发电增88.9倍

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是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摆脱对原煤消费的依赖。

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1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1.2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47%。

同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增长88.9倍。2021年,并网太阳能发电30654万千瓦时,年均增长64.8%;并网风电32871万千瓦时,相比2012年增长4.4倍。

汪文斌在发布会上列举一组数据: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6%,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6.6%。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68.5%下降至2021年的56.0%。同时,2021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较2013年提高10.0%;2021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占比超过总量的四分之一。

从整体来看,这十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较为平缓,以年均3.0%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GDP增速。202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达52.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以年均0.3%的速度增长,天然气消费则年均增长10.5%。

在我国能源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近十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等举措,我国工业节能得以推动进展。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6.2%,高于单位GDP能耗降幅近10个百分点。

我国已培育绿色工厂2783

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63900亿

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大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工业生产或生成性排放。因此,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一环。

自“十三五”以来,如何打造“绿色制造”成为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部分,逐步推动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培育建设了2783家绿色工厂,培育绿色供应链企业296家。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环保产业进入“快车道”。自2015年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达9.3%,从2015年的5500亿元增至2021年的9400亿元。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力争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提高至1.3万亿元。

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上“风口”,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将达11万亿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新能源汽车成为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近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8.4万辆,销量为7.5万辆;2021年,其产销量同步翻倍增长,均超过250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前九个月产量达471.7万辆,同比增长1.2倍,销量已达456.7万辆。此外,截至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增至23.5%。

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快速增长

超六成投向碳减排效益项目

无论是调整能源结构还是发展绿色工业,都需要科技创新和金融助力。为支持各产业低碳转型,我国绿色金融产业孕育而生。

2012年,我国发布《绿色信贷指引》,初步建立我国绿色信贷制度框架。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顶层架构。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不断发展,各项绿色金融制度逐步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我国绿色贷款高速增长。2022年6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4%。2019年至2021年,我国绿色贷款余额逐年增长;到2022年上半年,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9.55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额占绿色贷款总额的66.2%。

虽然我国绿色债券起步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我国仅发行1只绿色债券,发行金额共计10亿元,到2021年,我国发行绿色债券数量达485只,发行金额达6075亿元。据央行研究院分析,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

除贷款、债券、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之外,我国还推出多种金融工具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接连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工具,分别向金融机构发放低成本资金1827亿元和357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共发放贷款3484亿元,从而带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超6000万吨。

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进入新的节点。在“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工业绿色转型有了更高目标。中国的减碳增绿之路,促使绿色金融产业不断发展,亦加速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原文标题:数读绿色十年|为奔向“3060”,中国减碳增绿有多努力?

【版权声明】
1、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2、文章来自网络,本站编辑发布,不代表碳汇门户网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如本站发布或转载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站长修改、删除!联系QQ:540383622;
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 https://www.tanwaihui.com/10697.html
碳汇门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碳汇门户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29274615(姚先生)
13139333945(马先生)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03836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