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门户网
首页 专家观点 服贸会上政府官员、业内大咖这样说“双碳”转型

服贸会上政府官员、业内大咖这样说“双碳”转型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不可阻挡,全球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和技术变革。9月2日,在2022年服贸会期间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上,政府官员、业内大咖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科技发展成果等内容展开讨论。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不可阻挡,全球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和技术变革。9月2日,在2022年服贸会期间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上,政府官员、业内大咖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科技发展成果等内容展开讨论。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碳中和需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相应的经济、技术、能源、贸易、金融、投资领域的竞争正在加剧,围绕产业发展的规划、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博弈也将强化,抢占道义制高点和竞争优势会日趋激烈,公平转型和加强合作的呼声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要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力争7年内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在达峰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实属不易,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应该看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将会催生各类新技术、新业态迎来巨大的绿色发展机遇,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释放强大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据有关机构估算,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全球需要投资1000多万亿美元,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13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为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贾治邦:应重视林业碳汇等“间接减排”

完成“双碳”目标,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现在已经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议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既要重视工业直接减排,更要重视林业碳汇、木制品固碳、生物质能源等间接减排,将林业“碳汇”等间接减排纳入碳减排交易市场体系。

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谈绪祥:北京将重点培育生态环保龙头企业

近年来,北京市将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之一和实施绿色北京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呈现出提质、创新和集聚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北京市将重点从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技术创新增长能力、完善市场投融资等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发力支持生态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中国碳中和实践经验具有全球意义

中国实现推进绿色和低碳转型、碳达峰直至中和,积累的良好实践和成功经验具有全球性意义。环境署期待中国继续大力做好国内减污、降碳、改善环境质量、生态修复、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工作,同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成功的经验和良好实践,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分享实用绿色技术、低碳清洁技术。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资源的循环利用,对我们国家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循环经济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无废城市”试点。“无废”并非没有废物,而是废弃物源头减量化和高比例资源化利用,这是循环发展的典型内涵。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可以助推“双碳”目标,“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多种固废利用发展潜力很大,可以形成多个产业链条。光是钢铁回收再利用,就可以使钢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由60%降为30%。也可以通过风机、光电池、电动车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使其中的镍、铬等矿物质成为可再生。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将积累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无废国家”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防治大气污染关键在完改善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从大气十条到三年打赢“蓝天保卫战”,再到去年发布的深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近30年的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空气质量改善的过程中,我国也做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双赢。环境保护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科技支撑是关键之一。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中科院、国家基金委整合国家的科技力量,开展多个大气领域的科技攻关项目。如2017年启动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总体基金项目、“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响与应对机制”重大研究项目。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到了科研行动、产业行动和区域行动。在基础研究的同时,要把产业和区域结合起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关,实现了机制创新。

原标题:服贸观止 |“双碳”转型该如何做?服贸会上政府官员、业内大咖这样说

【版权声明】
1、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2、文章来自网络,本站编辑发布,不代表碳汇门户网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如本站发布或转载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站长修改、删除!联系QQ:540383622;
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 https://www.tanwaihui.com/6386.html
碳汇门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碳汇门户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29274615(姚先生)
13139333945(马先生)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03836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